地垒:如何解释地堑地垒的形成?

地垒:如何解释地堑地垒的形成?

目录1.如何解释地堑地垒的形成?2.什么是地垒,地堑3.背斜和地垒有什么区别?4.地垒,地堑都有什麽地形5.地垒与地堑属于地貌还是地质构造?6.地垒和地堑是什么?他们的岩层有什么特点7.怎样区分地垒和块状山、地堑和断陷盆地?1.如何解释地堑地垒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做断层。同一地区有多条断层,可组合形成各种构造形态,较为典型的是地垒和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的为地垒,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庐山和泰山;中间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下降的为地垒,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什么是地垒,地堑3.背斜和地垒有什么区别?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背斜是由地表褶皱弯曲形成的4.地垒,地堑都有什麽地形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岩体就会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做断层。同一地区有多条断层,可组合形成各种构造形态,中间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的为地垒,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5.地垒与地堑属于地貌还是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地垒是一种构造形态,也可以没有显示(如受到后期侵蚀夷平)。地质构造按照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可将地质构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地堑(Graben)是地壳上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构造,为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大规模地堑发育的地方,预示着地壳拉伸变薄。地堑常成长条形的断陷盆地,东非大裂谷、我国东部新生代盆地都是典型的地堑构造系。扩展资料1、地质构造产生原因所谓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6.地垒和地堑是什么?他们的岩层有什么特点地垒是沿地堑构造发育的盆地。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一般是倾向相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背的逆断层。地堑常与地垒(horst)伴生。地堑发育于背斜与穹窿的顶部及地壳受区域应力拉伸区。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欧洲的莱茵地堑盆地闻名于世。地堑 graben 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或逆)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下掉的槽形断块构造。是一种长条形的断陷盆地,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半地堑。7.怎样区分地垒和块状山、地堑和断陷盆地?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断裂面的两侧岩块沿断裂面错开,称为断层。该断裂面叫断层面。如果断面是倾斜的,在断层面上面的一盘叫上盘,根据断层两盘的移动的性质又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地下降,下盘相对地上升运动的断层,是常见的断层类型)、逆断层(指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运动的断层)、平移断层(断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水平方向移动的断层)。成组出现的平行断层则形成断块地貌,包括地垒与地堑、块状山与断陷盆地。当两条同性质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的断块叫地垒。地垒一般倾向相背的高度为50°~70°的倾角,造成地垒的断层可能是正断层,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平行的正断层,依次下落形成阶梯状断层,由地垒或阶梯状的断层构成的山地叫块状山。一般块状山比地垒的规模大,在形态上地垒成长条形,而块状山呈方形。而阿尔泰山是阶梯式断层代表型的断层山。还有的在褶皱构造基础上形成褶皱块状山。泰 山地堑和断陷盆地是两条性质相同的岩层之间相对下降的断块而形成的。一般倾向相向的高度角50°~90°,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地垒:如何解释地堑地垒的形成?
本文地址:http://rpzmgak.55jiaoyu.com/show-36568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